期货日报网讯(记者刘威魁)12月7日下午,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期货分析师分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完善功能定位提升服务质效——推动期货分析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期货现货行业的专家、高校老师、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期货分析师队伍建设和交易咨询业务高质量发展相关热点话题。
论坛由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晓龙主持。他认为,当前期货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为期货市场描绘了宏伟发展蓝图,同时对经营机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期货分析师更重大的使命。希望业界思维碰撞,一同开辟新思路、构筑新格局,推动期货分析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发挥期货功能为实体企业发展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在致辞中表示,为推动期货交易咨询业务发展,中期协积极发挥自律管理职责,今年首次专门设立了“期货交易咨询业务专业委员会”并开展了业务发展座谈、相关制度研讨等一系列工作。后续协会将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各项部署,加强对期货交易咨询业务的研究,全力配合证监会不断完善期货交易咨询业务制度体系,推动期货交易咨询业务焕发其应有的价值,引导期货分析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后王颖宣布了“2023年度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入围名单以及“期货交易咨询业务优秀实践案例与优秀发展建议”征集活动入围名单,并向入围单位授予荣誉证书。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期现风险管理室主任耿浩博就“产业实体企业对期货咨询研究的需求定位”分享观点。他表示,对于产业客户而言,套期保值不仅是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产业企业的研究员作为“买方”研究的实践者,他们更贴近市场和交易,对于公司的采购、销售模式有更加立体的理解,可以较快厘清产业客户的运营模式,梳理客户的套保诉求,投研更能在产业客户的运营场景中找到落地,更好地为客户定制合适的套保方案。期货公司的研究分析也应该具备这样的“买方”研究思维,才能更好地去服务实体产业客户。
浙商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俊发表题为“期货交易咨询业务创新发展思路”的演讲。他深入剖析了当前期货交易咨询业务面临的挑战,包括“一对一”的服务模式难以复制推广、服务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传统交易咨询服务产品存在企业解读、应用困难等问题。为了突破这些瓶颈,他认为,需要以研究为核心,数字化为抓手,扩大交易咨询业务的从业人员群体和受众基础,构建合理的容错机制,与其他业务协同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刘大可在演讲中强调,高质量期货市场离不开高端分析师队伍,但高端复合型期货分析师人才培养面临着供给不足与需求旺盛的矛盾,供给质量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供需双方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他介绍了北京物资学院期货分析师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据介绍,学院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培养实践基地、双导师协同育人制度、期货行业前沿动态融入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案例库和模拟实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出既懂理论又能实战的高端复合型期货分析师,推动期货行业的持续发展。
圆桌讨论环节,由南华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朱斌主持,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期现风险管理室主任耿浩博、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期现部门经理娄海杰、南方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基金经理金岚枫、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础研究总监刘传熙、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冀湘、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顾双飞围绕“期货分析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开展交流。
来自实体企业的两位嘉宾表示,实体企业对期货投研业务的需求集中体现在精准把握市场趋势、有效识别市场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合理控制,以及利用期货工具优化企业成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金岚枫认为,期货市场更加重视实体和现实层面的变化,股票市场则更加关注中长期宏观环境的变化,两者都需要基本面研究作为支撑,存在一定互补关系。在凯丰投资研究总监刘传熙看来,与期货公司的投研团队相比,私募机构在研究颗粒度和深度方面存在短板,期货公司应积极补位提供此类需求服务。来自期货公司的嘉宾们则分享了期货投研如何更好地为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服务,以及搭建高质量分析师队伍的实践经验与设想。他们认为,要针对客户风险管理需求,按照基础服务+定制化服务的模式,搭建差异化、阶梯化的服务体系。
此外,本次论坛还特别策划了“深耕创新引领——中国期货分析的成长与未来”主题展览,集中展示了行业发展成果,首次亮相了浙商期货“企智汇”、华泰期货“天玑系统”等企业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系统,还特别邀请16名期货分析师分享交流了自身的成长历程和心得感悟。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杠杆股票网站有哪些,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